大东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,位于大埔县东部,地处闽粤两省四县(平和、永定、饶平、大埔)八镇交界处,是山、边、穷的革命老区,又是全省40个扶贫开发重点镇之一。全镇总面积91.68平方千米(2017年),其中:山地面积121106亩,耕地面积7725亩(水田5591亩);有13个村,168个村民小组,6924人(2017年),其中贫困户有690户3148人。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9812万元,农村人平收入4214元。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,主要靠小水电收入,正常年景镇级机动财力仅有30万元。2007年计划生育率为94.88%,顺利通过了市级检查,并被市委、市政府评为2007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。
历史沿革
组织建设
教育教学
基础设施
支柱产业
资源状况
边贸市场
地方特产
椐民国《大埔县志》记载:旧为大产甲和白寨甲之一部分。民国以前,称大产、大塘头(亦叫塘市)。明朝嘉靖5年(1526年)在塘市曾设大产巡检司署。民国时隶属百侯区,建国后归侯云区管辖,1957年分出另立大东乡,1993年秋撤乡建镇改为大东镇。
全镇有党支部22个,党员563人,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,党员388人。外出党员支部2个,党员102人。镇机关在册干部职工62人,其中行政在编干部23人。
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,14个教学班,师生832人;完全小学12所,68个教学班,师生1245人。近年来,投入1000多万元,兴建校舍14幢,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,全面完成了11间薄弱学校(中学,中心小学,泮溪、富溪、白土、岩东、三坤、家荣、西坑、联丰、柘林小学)的改造,顺利通过了市级“改薄”检查验收。
全镇交通方便, 2007年筹资736多万元铺筑泮溪村至富溪村、柘林村至福光村2条总长18公里水泥村道,至此全面实现全镇13个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目标。糊塘粄
镇村经济以小水电站为主,现有小水电站16座,总装机容量4715千瓦,2007年发电量约1258万千瓦时,年产值达527万元。“三高”农业以板栗为主,板栗是大东的特产,现有板栗面积8000多亩,其中已挂果4000多亩。在柘林村兴办了一个600亩的板栗示范基地,长势良好,并于2007年开始初挂果。
境内矿产资源丰富,主要矿产有:石灰石、石英石、玄武岩、铜矿等。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大,前景广阔:坐落联丰村的省级文保单位客家土楼——花萼楼享誉国内外;坪山千亩梯田风光旖旎;双电库区环境优美,尖缺两山陛临互衬、风景媚人;家荣龙洞、瀑布远近称奇。
有塘市路、新民路2条街道和官田坝、七斗2个开发小区,是相邻两省四县八镇山区人民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,逢农历二、七为墟日。主要农副产品有板栗、茶叶等。
大东板栗
大东板栗闻名遐迩。板栗生产是我镇一特色项目。板栗果仁中含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、钙、磷、铁以及维生素A、B、C、 B2等物质,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%,脂肪比大米高20倍。栗子不仅可供食用,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中医认为它有健脾止泻、补肾强筋、活血止血等功效。目前,全镇已种植板栗面积9000多亩,投产面积6250亩,年总产量达到2105吨,产值1684万元,产品供不应求。大东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栗专业镇。大东板栗闻名遐迩